首页 美食 旅游 特产 文史 资讯 民生 生活 休闲 常识 百科 知识 信息 小技巧 图片 手机站

武汉教育网

湖北首页武汉教育 武汉查询 武汉社保 武汉住房 武汉教育 武汉婚嫁 武汉办事 武汉地铁 湖北考试 证件办理 武汉就业 武汉医疗 武汉便民 武汉创业 吃喝玩乐 武汉交通

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部署会发言摘登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小小书童  发布时间:2017-06-01 11:56
摘要:城乡均衡优质普惠打造“安吉游戏”品牌 浙江省安吉县政府 浙江省安吉县县委、县政府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安吉游戏”为抓手,经历了发现问题、摸索探寻、总结提炼、推广实施四个阶段,通过政府支持、学校推进、师资提升,对教学环境、主体、方式进行改

城乡均衡 优质普惠 打造“安吉游戏”品牌 

浙江省安吉县政府

  浙江省安吉县县委、县政府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安吉游戏”为抓手,经历了发现问题、摸索探寻、总结提炼、推广实施四个阶段,通过政府支持、学校推进、师资提升,对教学环境、主体、方式进行改革创新,实现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

坚持“三化”导向,开辟“安吉游戏”新路径 

  我县坚持把均衡化、标准化、特色化作为学前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对学前教育的布局、投入、内涵等做了优化调整和改革尝试,创新开辟了以“安吉游戏”为核心的学前教育发展新路径。

  坚持“均衡化”发展。坚持以公办为主,推进城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教学点均衡发展的思路,坚持“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原则。从2000年起,每个乡镇至少建一所中心幼儿园,带动村教学点的建设,保障了管理的顺畅和学前教育的普惠性,促进了乡镇和村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2015年,我县出台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管理办法,通过财政补助、派驻公办教师、表彰奖励、教师培训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面向大众的普惠性服务。目前我县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达98.1%,98%的幼儿享受到了低价、优质的学前教育。

  坚持“标准化”建设。2003年,我县抓住全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契机,将幼儿园建设纳入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把幼儿园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把农村标准化幼儿园创建列入精品示范村考核指标。要求600户以上的村或服务半径1.5公里以内建一所村教学点,形成了“一乡镇一中心、辐射管理行政村”的学前教育办学格局。2012年以来,县财政、乡镇、村累计投入建设资金5亿多元。从2010年起,通过县、乡(镇)“双渠道”补助方式,累计投入经费2500余万元,完成了农村幼儿园的游戏场地改造和游戏材料的配备、更新。从2014年起,县政府每年投入2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安吉游戏”的实践研究。目前,我县幼儿园、村教学点全部达到标准。

   坚持“特色化”打造。我们立足中国文化、发挥本土优势,寻找幼儿教育改革的方向。2000年,我县提出了“让游戏点亮孩子的生命”的教育理念,有效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学思路,不再使用统一编写的幼儿园教材,让儿童在大自然中自由探索,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学前教育“安吉游戏”新模式。目前,我县学前教育的“游戏教学”模式普及率达100%。基于“安吉游戏”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被评为“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突出“三大”转变,探索“安吉游戏”新模式 

  建立县域幼儿园教育实践整体推进机制,以游戏为抓手,研究儿童,解放儿童。以游戏为抓手,转变教师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深层次地扭转“小学化”倾向,整体提升了安吉保育教育质量。

  创设丰富适宜的教育环境,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按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把游戏放在学前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地位,园所因地制宜,依托宝贵的自然资源,探索各种适应、激发孩子兴趣与能力的游戏材料和环境。

   尊重幼儿游戏权利,从“假游戏”向“真游戏”转变。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把游戏的权利还给幼儿,让幼儿自主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控制游戏转变为放手游戏、观察儿童,对具体问题给予适时指导。通过对游戏过程进行观察记录并开展视频回放、照片解读、文字叙述等多种形式的案例分析、分享活动,促进教师在活动中提升,幼儿在游戏中收获快乐。

  创新家园共育方式,从“园所单方”向“家园互动”转变。通过家长驻园、家长助教活动,在平等互助的家园共育中,进一步让家长体验游戏带给幼儿的学习和快乐。教师向家长解读相关文件,用幼儿的实际案例宣传科学育儿理念,引导家长深入了解和支持游戏,有效消除了家长的疑惑,让幼儿园可以顺利地开展游戏活动,促使幼儿园、教师、家长形成“学习共同体”,形成教育合力,营造家园共育的和谐育人环境,共同推进幼儿健康成长。

      聚焦“三个”提升,激发“安吉游戏”新活力 

  提升普惠均衡,鼓励多元参与。按照“公平、普惠、优质”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我县学前教育机制体制建设,推进落实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完善“村镇一体化”幼儿园建设。进一步加大学前教育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偏远山区和低收入幼儿园的补助和扶持力度,使学前教育经费在教育经费中的比例达9%以上。

  提升专业素养,打造优质团队。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在职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整体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加大学前教育人才引进力度,特别是高学历、高层次、有较强理论功底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更加关心关爱非在编教师队伍,进一步提高非在编教师的待遇,力争非在编教师的待遇达到公办教师的90%,逐步实现同工同酬。

   提升办学内涵,持续打响品牌。以创等级幼儿园为抓手,不断促进办园条件的改善,力争到2020年,学前教育等级幼儿园覆盖面超省市平均水平,乡镇中心幼儿园的二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100%。积极探索特殊儿童的融合教育,让更多的特殊儿童能走进幼儿园,走进“安吉游戏”,让优质低价的学前教育惠及更多儿童。在继续全面推进游戏教育的基础上,加快安吉学前教育品牌建设,吸引更多国内外学者深入研究“安吉游戏”,把“安吉游戏”课程打造成为有国际知名度的幼教课程、有国际影响力的教育品牌。

 

坚持优先发展 服务精准扶贫 

甘肃省教育厅

  近年来,甘肃省主动聚焦精准扶贫主战场,将学前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运用创新思维和改革办法推动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

  二期行动计划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高度重视,紧紧围绕服务精准扶贫一个中心任务。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形成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相关部门协同抓的工作格局,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甘肃省精准扶贫学前教育专项支持计划》,重点推进学前教育资源向行政村延伸。

  科学规划,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两期行动计划。2011年以来,各级党委、政府连续5年将学前教育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新建、改扩建乡村幼儿园5964所,实现了“五个全覆盖”和“六个翻番”。

  多措并举,着力破解体制机制六大制约瓶颈:破解师资补充难题,破解经费保障难题,破解幼儿资助难题,破解城区入园难题,破解农村办园难题,破解科学保教难题。

  三期行动计划的思路和措施:

  扩资源,实施“城乡幼儿园建设工程”。继续推动学前教育资源向农村延伸,到2020年实现有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落实小区配建幼儿园工作要求,实施城区公办园建设奖补三年计划,鼓励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办园,多措并举扩大城市学前教育资源。

  夯基础,实施“办园条件改善工程”。建立财政专项资金拨付机制,按每园10万元标准分期分批为新建农村幼儿园配备保教设施,确保达到办园标准。

  调结构,实施“普惠性民办园奖补工程”。完善普惠性民办园认定、扶持、奖补、管理和退出机制,扩大认定奖补规模,规范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比例达到80%。

  补短板,实施“学前师资队伍建设工程”。扩大省内11所师范类院校幼儿教师培养规模,积极探索中、高职一体化,“3+2”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等。落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拓宽招录渠道,通过事业单位招考、特岗计划、转岗、聘用、支教等形式招录16000名幼儿教师。实施新一轮园长教师全员培训,提高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

  建机制,实施“财政投入保障工程”。落实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省财政每年设立12亿元学前教育专项资金,支持幼儿园建设、玩教具配备、普惠性民办奖补、教师培训、幼儿资助。

  促均衡,实施“城乡幼儿园结对帮扶工程”。通过开办分园、联合办园、强园帮弱园、托管薄弱园、一对一、一对多等多种形式,建立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加强对农村园、薄弱园的业务指导,探索乡镇幼儿园和村幼儿园一体化管理模式。

  抓管理,实施“科学保教质量提升工程”。修订《甘肃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甘肃省幼儿园保教管理指导意见》,出台《甘肃省幼儿园一日生活指南》。开展两期行动计划新建幼儿园园长科学保教专题培训。健全完善学前教育宣传月制度和教研巡回指导制度。

 

提升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 

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是教育人口大省,人均财力薄弱,随着两期行动计划的实施,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凸显,主要是: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幼儿园运转困难,教师待遇偏低、合格教师难招难留,“入公办园难、入优质民办园贵”问题突出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省三期行动计划的主要思路是:立足于“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紧紧围绕“扩资源、健机制、提质量”的核心任务,落实各级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深化投入、用人和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改革,着力提升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

  到2020年,力求实现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普惠性资源覆盖率稳定在85%左右,“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以发展公办幼儿园为引领,扩充普惠资源总量。继续在农村和城乡接合部实施一批新建、改扩建公办园项目。加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和管理,推进落实土地划拨政策,落实联审联批制度,实施“交钥匙”工程,确保办成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积极推动各地理顺机关、企事业单位、城乡集体办幼儿园的体制,实行属地化管理,通过地方政府接收、与当地优质公办园合并、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确保其面向社会提供普惠性服务。

  以稳定优化师资为重点,构建队伍建设支持体系。一是实施师资补充计划,采取核定编制、事业编制总量内合理调配、区县统一招考管理等方式,及时补充公办园教师。二是加强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推动中等幼儿师范学校与高等师范院校协同创新、合作发展,提高培养培训质量。三是通过生均财政拨款方式,支持解决好公办园非在编教师工资待遇偏低问题,逐步实现同工同酬。引导和监督民办园依法配齐教职工并保障其工资待遇。

  以加强管理指导为保障,整体提升保教质量。一是继续推进县域、镇域一体化管理,发挥示范园辐射带动作用,深入开展结对帮扶工作,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二是建立保教质量评估体系,科学引导幼儿园发展,将无证园整治工作纳入平安建设考核范畴。三是研究制定课程改革指导意见,规范课程实施和保教行为,积极开展课程研究与推广工作。

  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为核心,提高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能力。建立全省统一的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是推动落实各级政府责任,解决财政保障能力不强、普惠资源扩充困难、合格教师难招难留等问题的关键举措,是我省谋划三期行动计划最重要的着力点。目前,省财政厅、教育厅联合起草的《关于完善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意见》,正在广泛征求意见,争取5月底前报省政府,尽早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

  主要政策要点:一是打破公办园根据单位性质和教师编制核拨经费的传统做法,对公办园统一执行生均财政拨款基准定额。具体标准为:省辖市幼儿园不低于3000元;县城及以下地区幼儿园不低于2000元;特殊教育幼儿园和随班就读残疾幼儿不低于10000元,目前已在省直园试点。二是完善普惠性民办园奖补政策,按照每生每年不低于200元的标准实施生均补助;按照每新增1个标准班省辖市10万元、县城及以下5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补,支持其改善办园条件,提高保教质量。

 

深化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山东省青岛市教育局

  近年来,青岛市把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坚持公益普惠的发展方向,深入推进教育部批复的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和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加快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普惠、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

  通过实施第一、二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青岛市学前三年教育全面普及、公益普惠性幼儿园比例和办园质量显著提升,基本建成普惠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今年3月,青岛市政府印发《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7—2020年)》,明确了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提前谋划、突破难点,力争基本实现学前教育现代化。

  调整资源供给结构,应对城镇地区入园高峰。一是编制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优先落实用地指标,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00所。二是开展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普查,纠正挪作他用、长期闲置等违规行为,通过改扩建、设置小微幼儿园等方式解决老城区资源不足问题。三是新建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全部办成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通过公办园办分园、委托办园等形式增加普惠性幼儿园。四是通过财政补助、购买学位、税费减免等措施,发展更多的普惠性民办园。确保到2020年学前三年入园率在99%以上,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比例不低于90%,基本实现相对就近入园。

   优化财政投入制度,完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一是建立投入增长机制。区市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占教育财政投入比例提高到8%,不举办高中的区提高到15%。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提高到每生每年1000元以上,普惠性民办园生均定额补助标准提高到平均每生每年3600元以上。二是完善弱势群体补偿机制。优先保障学前孤儿、低保家庭和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的幼儿入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并免除其保教费。大力推进融合教育,按照初中10倍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补助接收残疾幼儿的幼儿园。建设农村幼儿园标准化食堂800个。三是研究制定幼儿园成本监审办法,定期调整公办园收费标准。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补齐幼儿园教师队伍短板。一是健全待遇保障机制。将公办园、镇(街道)中心园、村(社区)幼儿园非公办幼儿教师工资提高到公办幼儿教师平均工资的80%以上,所需经费按照不低于80%比例列入区市、镇(街道)财政预算。研究制定民办园教师工资指导线,对普惠性民办园的财政补助资金,优先用于提高教师待遇。二是完善补充机制。核定公办园教职工编制,每年新增150名左右的公办幼儿教师。通过补充聘用制教师,解决公办园和集体办园缺少编制问题。三是加强培养培训。加快建设青岛幼儿师范高等学校,实施新一轮全员培训,力争专科及以上学历幼儿教师占比达到90%,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40%,学前师资队伍质量明显提升。

  深化管理制度改革,加快提升薄弱幼儿园保教质量。一是全面实施幼儿园片区化管理。建立幼儿园联合发展体,统筹做好区域内幼儿园的保教管理、师训教研、资源调配等工作。二是加强保教指导和质量监测。完善教研指导责任区制度,并通过购买服务配备一定数量的兼职教研员。健全办园质量评估监测体系,积极开展第三方办园质量评估。三是加快学前教育信息化。幼儿园实现光纤入园,按标准配齐信息化设备。建立幼儿园保育教育数字资源共享平台,,推进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四是深化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工作。每年向2—3岁婴幼儿家长提供不少于6次免费早期教育指导。

 

探索农村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之路 

江西省芦溪县政府

  学前教育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孩子们健康成长,是重大民生工程。作为县级人民政府,特别是对于像芦溪这样的革命老区、贫困农业县来说,更要以政府为主发展学前教育,否则农村学前教育就不可能普及,更不可能普惠。这需要我们实实在在履职尽责,全力破解“入园难”“入园贵”。

  6年前,芦溪只有一所公办园,幼儿入园主要靠学前班、民办园和黑园,还有近一半的孩子没有入园。2010年国务院下发学前教育“国十条”以来,明确提出要构建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面对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芦溪县委、县政府下定决心,让适龄儿童“有园上,上好园”。

  一是大力构建农村公办园体系。公办园是提供公共服务的基本力量,不发展公办,农村学前教育就没有希望。2011年,县人大开展农村学前教育专题调研,县委、县政府召开专题会,讨论通过《芦溪县学前教育发展规划方案(2010—2020)》。县教育、发改、国土、规划等部门按照每个乡镇建一所中心幼儿园,大村建独立园,小村联合办园或设幼儿教学点的思路进行重新布点,启动公办幼儿园建设一揽子计划,项目库编制做到优先在贫困村建设幼儿园、优先建设乡镇公办中心园。公办幼儿园数量从2011年1所增加至94所,公办幼儿园占比达到66%。截至2016年,全县幼儿入园率从2011年的50.6%提升到92%。

  二是管扶并举促进民办园普惠。民办园的孩子政府也要管,必须让他们也享受合格的、普惠的学前教育服务。我县出台了《芦溪县普惠性幼儿园认定与管理办法》,对民办园实行分等级认定,经认定的普惠性民办园保教费标准每生每月不超过480元,并由政府按照每生每年1000元标准给予补助。另外,从办园条件、师资持证、师资配备、等级晋升4个方面对普惠性民办园给予2—10万元奖补。目前,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民办园总数的98%。

  三是超常规突破师资建设瓶颈。幼儿园建好了,教师队伍是核心保障。我县实施“三个一批”政策,实现幼儿教师“够用”“留得住”“教得好”。一是定、招、转扩充一批;二是自主培养补充一批;三是培优计划提升一批。自2013年起实施“幼儿园在岗教师培优计划”,保障每年学前教育培训经费和小学教师培训经费同等标准,4年来累计投入230万元,培训5000余人次,人均受训超10次。

  通过“扩资源、调结构、强师资”三个方面的有效举措,学前教育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村里最漂亮的房子是幼儿园”。看到山区的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进一步坚定了我县以政府为主保障民生迫切需要,从人生早期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推动“教育强县”的决心。

  以三期行动计划为契机,全面提升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经过一期、二期行动计划,我们总体感觉,学前教育依然比较薄弱,需要继续加大投入,以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为依托,健全运行保障机制;创新体制机制,以解决编制和提高待遇为重点,加强农村幼师队伍建设;加强管理指导,以镇村一体化为突破口,提升农村学前教育质量。

 

兜底线 建机制 提质量 

贵州省铜仁市政府

  近年来,我市始终秉承“小财政办大教育,穷财政办美教育”的理念,以“广覆盖、保基本、兜底线”的原则,坚持朝着公益、普惠方向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办共同发展的办园格局,实现了学前教育资源行政村全覆盖。目前,全市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3.3%,农村地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87.6%。主要做法及成效如下:

      扩大资源。实施山村幼儿园建设两年行动计划。投入3.8亿元,建设2005所村公办幼儿园,乡镇以下农村公办园从2013年的119所增至2138所,农村学前教育资源覆盖率从10%提高到100%,实现了每一个行政村都有一所公办幼儿园的目标。解决了5万余名农村幼儿“入园难”问题。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比2013年增长了23.19个百分点;乡镇以下农村地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从2013年的45.0%提高到87.6%。

  扶持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出台《铜仁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管理办法》,采取生均补助、派驻园长、纳入管理共同体等方式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全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从无到有,增加到134所。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率达74%。

      政府兜底。一是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2015年,制定并落实了农村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政策,按每生每年300元的标准将乡镇以下的公、民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按照每人每月2000元的标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补充农村幼儿教师;2014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2亿元,解决了1416所农村幼儿园教师缺编问题;2016年此项投入达5347万元。2016年,10个县市学前教育投入占教育财政投入比例最低达到6.8%,最高达到14%。

  二是完善学前教育纳入教育资助体系。出台了《铜仁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兜底资助实施办法》,按照每生每年600元的标准对贫困家庭儿童入园实行兜底资助,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幼儿顺利入园。

  三是全面实施学前教育营养改善计划。按照每生每天4元的膳食补助标准,对全市农村公办幼儿园(含山村幼儿园)和农村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共计2189所、8.44万名在园儿童实施营养膳食补助。

  以创新机制为推动,提高学前教育管理水平:

      增设管理机构。全市各区(县)均设立了学前教育办公室,明确专人管理学前教育,提高了管理实效。

      创新管理机制。建立以县优质幼儿园为龙头、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村幼儿园为基础,覆盖县、乡、村的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村幼儿园在人、财、物等方面纳入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统一管理,实现县域内管理统筹、资源共享、人员交流、共同发展。全市学前教育共同体从建设初期的23个增至42个,促进了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建立教研指导责任区。构建市、县、乡(镇)、村四级教研网络,全市建立4个市级教研指导责任区,42个县级教研指导责任区,制定教研指导责任区工作制度,形成教研常态化机制,以研促教。

      提升农村学前教育办园质量。制定了《山村幼儿园提质升级办园标准》和《山村幼儿园提质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将所有村幼儿园提升为标准化幼儿园,2016年顺利完成了512所村幼儿园提质升级任务。目前,全市有省级示范园3所、市级示范园21所、县级示范园80所、村级幼儿园示范点718个。

  三期行动计划中,我市将以落实国家级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实验区任务为契机,深入推进三期计划,扩资源、建机制、提质量,进一步突出普惠性和公共性,到2020年,基本建成广覆盖、保基本、兜底线、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6%,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2%。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园体制逐步理顺,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基本建立,幼儿园教师配备和工资待遇保障机制初步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基本形成,办园行为普遍规范,“小学化”现象基本消除。

本文地址:武汉教育频道 https://www.hubei88.com/jiaoyu/66413.html ,楚汉网—湖北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大爱湖北,武汉论坛捕捉湖北武汉生活大小事件动态,时时分享热点资讯,以及提供湖北各地吃喝玩乐,相亲交友,人才招聘,房产买卖,农产品批发,团购旅游门票,热点娱乐事件等一站式资讯,让您了解湖北的方方面面;另外,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违者必究,谢谢!

武汉教育
责任编辑:小小书童
相关文章相关阅读
  • 武汉民办幼儿园发展奖补资金管理细则,帮助儿童享受学前教育

    武汉民办幼儿园发展奖补资金管理细则,帮助儿童享受学前教育

    武汉民办幼儿园发展奖补资金管理细则,帮助儿童享受学前教育为民办幼儿园发展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同时,我了有效的管理奖补资金并实施对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监督。那么,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应符合哪些条件呢?今天,由楚汉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问题解答。...

    2019-08-14
  • 总排行
  • 月排行
  • 周排行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