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美食 旅游 特产 文史 资讯 民生 生活 休闲 常识 百科 知识 信息 小技巧 图片 手机站

山东文史网

湖北首页山东文史 武汉文史 山东文史 浙江文史 江苏文史 广东文史 福建文史 陕西文史 河南文史 湖南文史 河北文史 安徽文史 广西文史 江西文史 山西文史 辽宁文史 四川文史

孙大中

来源:小楚整编  作者:小小书童  发布时间:2020-09-22 14:19
摘要:人物介绍 孙大中(1932年6月20日—1997年5月1日),出生于山东威海。前寒武纪地质学家、地球化学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2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孙大0生在山东省威海市一个三面环山的小村,家中世代务农,父亲后来经商
人物介绍   孙大中(1932年6月20日—1997年5月1日),出生于山东威海。前寒武纪地质学家、地球化学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2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孙大0生在山东省威海市一个三面环山的小村,家中世代务农,父亲后来经商,母亲是家庭妇女。孙大中在家乡度过幼年,后全家迁居天津。新中国成立不久,孙大中随父亲到了香港,就读于香港华南中学。一年后返回内地,1951年毕业于南开中学,并考入清华大学地质系,院系调整后入北京地质学院。1955年大学毕业,在合肥工业大学(前身为淮南煤炭专科学校、合肥矿业学院)矿物学教研室任助教。其间曾先后回母校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师从苏联专家拉迪什教授和郭承基教授进修地球化学和稀有元素矿物地球化学。1958年底被破格晋升为讲师,并任矿物实验室主任。1964年调到地质部华北地质科学研究所(现国土资源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工作。“文革”中他受到残酷破孩。彻底平反后,先后任副研究员、研究员,地层构造研究室副主任、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室主任、同位素地质研究室主任等职。1992年调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任负责人、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等。
  长期以来,孙大中主要从事前寒武纪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并为之奋斗一生。他勤于实践,勇于探索,在科研和教学工作中展现出他的才华。40多年来,尽管他历尽了风雨坎坷,但他报效祖国的热忱不变,追求科学真谛矢志不移。从华北到华南,从太古宙到元古宙,从地表到深部,他所涉及的相关领域宽、地域广,加之长期而系统的优势,使他在前寒武纪地质科研领域多有建树。他通过对我国前寒武纪基底的研究,总结出我国大陆地壳的地球化学性状、地壳增长方式和主要增长阶段等演化规律,并与世界其他主要地区对比,指出中国前寒武纪地质的特点和研究重点。中条山和冀东是他研究前寒武纪地质的两个主要的基地,他曾两下冀东、三上中条山,为这两个地区的前寒武纪地质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用他自己的话说:“每一块石头都踩过,每一个细微的地质现象闭上眼睛也能描绘出来。”他在学术上不肯停留,不愿重复,每一次研究工作都在已有的基础上向更高的层次努力。辛勤耕耘的收获凝聚成7部专著(包括合著)、100多篇中英文学术论文,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部委科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共7项。
  从大学时代起,孙大中就与中条山结下了不解的情缘,并由此开始了他研究前寒武纪地质的生涯。1955年,孙大中为做毕业论文独自到中条山进行野外工作,一上中条山。孙大中在完成野外工作外,还草测了一份1∶50000的前寒武纪地质图,并发现了后经勘探证实为中型矿床的庙疙瘩铜矿。他由此写就的《中条山前寒武纪地层和构造》的大学毕业论文,对中条山地区担山石群的划分和中条运动的厘定有贡献。该论文被学校推荐为“毕业论文样板”,并在《地质学报》上发表。他文中的观点,至今仍为大多数研究者所引用。
  1972年正值“文革”期间,孙大中戴着“特嫌”的帽子,二上中条山。他边“改造”边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参加了中条山铜矿地质研究工作,孙大中虽被打入“另册”,但他不计荣辱,不图虚名,顾全大局,忘我工作,以他的执著、勤奋和工作能力,在学术上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他自尊自重、不卑不亢、忠实工作、乐于助人,赢得了科研队全体成员和地质队、矿山地质人员的赞佩和尊敬。这次科研工作使中条山地区前寒武纪地质和铜矿地质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出版的专著《中条山铜矿地质》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该书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也是迄今对本区区域成矿作用所做的比较全面、系统的总结。
  20世纪80年代末,孙大中带队三上中条山,在前两次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他用综合年代学方法建立了该地区前寒武纪年代构造格架,并提出用火成岩年代—地球化学作为岩石圈探针的新方法,建立年代地壳结构模式,剖析了构造—热事件和铜矿成矿历史,填补了全球24亿—20亿年期间岩浆活动的空白。这一科研成果不但开辟了我国年代构造格架研究之先河,也为他提出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相结合,从“四维”角度研究地壳演化的动力学过程的学术思想打下了基础。后来,华南深部地质的研究工作就是这一学术思想的体现。他们的《中条山前寒武纪年代构造格架和年代地壳结构》一书是这项科研成果的总结,是国内这一研究领域最早、最系统的专著。

本文地址:山东文史频道 https://www.hubei88.com/wenshi/syws/684176.html ,楚汉网—湖北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大爱湖北,湖北网捕捉湖北武汉生活大小事件动态,时时分享热点资讯,以及提供湖北各地吃喝玩乐,相亲交友,人才招聘,房产买卖,农产品批发,团购旅游门票,热点娱乐事件等一站式资讯,让您了解湖北的方方面面;另外,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违者必究,谢谢!

山东文史
责任编辑:小小书童

上一篇:王玉忠

下一篇:郭永怀

相关文章相关阅读
  • 高崇文

    高崇文

    人物介绍 高崇文(746年—809年11月6日 ),字崇文,幽州(今北京一带)人,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先世乃山东名门渤海高氏。唐代名将。 高崇文生性朴厚寡言,不通文字,但却聪颖敏慧,才智过人。少年时,他曾从平卢军,熟谙兵事。贞元年间,随韩全义镇守长武城(...

    2020-10-21
  • 孙允荣

    孙允荣

    孙允荣(1870~1900),惠民镇大孙家村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曾于惠城十字 街东租三间小屋做木匠活,也做灯笼出售。晚上在鼓楼街拳场学武,练就一身好功夫。 1900年六月,孙允荣去庆云黑牛王庄挂号入义和团,回村后竖起了“山东省武定 府惠民县城西大孙家大师兄孙允荣...

    2020-10-21
  • 陈西林

    陈西林

    人物介绍 陈西林(1867~1946),字荫东,曾用名陈敬汉,大年陈乡大年陈村人。清末考入 天津武备学堂,因体质欠佳,毕业后又转入铁路学堂工程科学习。1888年 (清光绪十 四年) 毕业后,投身于铁路建设事业,曾任京张铁路帮工程司(据原始档案记载)、京 绥铁路总工程司、副局长...

    2020-10-21
  • 魏肇庆

    魏肇庆

    魏肇庆(1853~1902),字燕昌,魏集大地主魏毓炳的后代,官至武定府同知。他家土地占全村的三分之二,并在北京、天津、青岛、济南、滨州等地设有当铺和银号。 他在雇工剥削和高利敛财的同时, 亦向县粥厂捐钱谷济贫,又捐银500两资助知县沈世铨重修《惠民县志》,赚得“...

    2020-10-21
  • 孙炎

    孙炎

    孙炎,字叔然,三国魏青州乐安人,生卒年月不详。孙炎一生治学而不仕,是魏晋之际名闻一时的经学大儒。 据唐殷践猷撰写的《乐安孙氏七迁碑记》所载,孙炎为春秋时期兵学思想家孙武和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的后裔。《碑记》载:“(孙)武生明,食采于富春。明子孙膑生于阿、...

    2020-10-21
  • 孙中新

    孙中新

    孙中新(1852-1930),博兴县纯化乡西王文村人,为吕剧创始人。 孙中新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其母通戏曲,尤善讲古典小说和民间故事。孙中新受母亲影响,自幼酷爱演唱,17岁前就学会了打花鼓,唱凤阳歌、莲花落等民间曲艺。后从师学戏,精通皮簧、梆子、控腔。他...

    2020-10-21
  • 总排行
  • 月排行
  • 周排行
张桓东张桓东...
浏览次数:200次
徐明清

浏览:200次

王俊杰

浏览:200次

马学礼

浏览:200次

陈相礼

浏览:200次

王太东

浏览:200次

辛葭舟

浏览:200次

耿世昌

浏览:200次

陈少立

浏览:200次

曲孝丽

浏览:200次

精彩推荐